来源:环球时报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
【环球时报综合报道】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,初步核算,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(GDP)660536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5.3%。国民经济顶住压力、迎难而上,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稳中向好。“中国经济表现超出预期”“实现强劲增长”“面对全球挑战,中国经济韧性闪耀”……在国际媒体的报道中,中国以制造业的实力、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出口行业的亮眼表现等抵御住了美国发起的“关税战”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在拉动经济增长的“三驾马车”中,消费成为中国上半年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,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%,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动力。
15日,上海的一块大屏显示中国上半年GDP相关数据 视觉中国
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
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,分季度看,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.4%,二季度增长5.2%。从环比看,二季度GDP增长1.1%。盛来运表示,总的来看,上半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显效,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,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。也要看到,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,国内有效需求不足,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。下阶段,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,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,进一步做强国内大循环,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,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。
外媒报道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时,“韧性”一词频繁出现。“中国经济展现惊人韧性。”德国IT BOLTWISE新闻网15日这样称。英国广播公司(BBC)15日说,中国经济实现超预期增长。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者顾清扬表示,中国经济具有“高度韧性”。
路透社15日称,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.2%,略高于路透社调查中分析师预期的5.1%增长。中国出口恢复了一些势头,进口也出现反弹。北京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支出和消费者补贴,同时稳步放松货币政策。金融服务公司AMP首席经济学家奥利佛说,总体而言,中国二季度经济表现不错,足以让其GDP增长保持在5%目标水平左右。从政策角度来看,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适度的措施,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。
有分析称,观察宏观经济有经济增长、就业、物价、国际收支四大指标。5.3%的GDP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.3个百分点,稳中有升;上半年的月度调查失业率基本在5.0%-5.4%区间波动,保持平稳;物价低位运行,其中6月份核心CPI已经回升到0.7%;国际收支基本平衡,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同期新高,外汇储备维持在3.2万亿美元以上。
德新社15日称,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地区执行董事马铭博表示,“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保持温和增长,这受到了在华德国企业的积极评价”。美国《纽约时报》15日称,鉴于中国经济产出强劲,一些分析机构已开始上调对其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。
中国经济产出强劲,图为人民币 资料图
消费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动力
上半年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4%。路透社引述香港L&G资产管理公司亚洲投资策略主管贝尼特的话称,中国工业生产的数据“出乎意料的好”。英国广播公司(BBC)称,对中国经济而言,好消息是,在工业显著增长的同时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.5%。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表示,这一数据代表中国向价值链上游转型过程中一直表现出色。“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引领工业增长,机器人技术、新能源汽车、设备制造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。”英国《金融时报》引述分析人士的话称。
据介绍,中国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、资本形成总额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“三驾马车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%、16.8%和31.2%。“从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到内需,尤其是消费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动力。”盛来运表示。
财信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示,未来,出口可能面临外部不利影响加深带来的负面冲击。在这种情况下,需要更好地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的基础性作用,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。他认为,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未来提升空间广阔。伍超明形容,消费作为经济大循环的起点与终点,一端连着民生福祉与预期,另一端连着企业投资与利润,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总开关。
外媒:中国制造业与出口行业展现实力
法新社15日称,中国第二季度的GDP增长也受到强劲出口的推动。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说,在GDP数据发布的前一天,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贸易进出口数据,结果好于预期,凸显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,中国制造业及出口行业的实力。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15日称,从地区分布来看,中国目前主要出口到欧洲、东南亚、拉丁美洲和非洲,显示出口多元化成效显著。
从进出口创历史同期新高,到上半年GDP增速“超预期”,中方接连公布的经济数据令外界赞叹,同时也引发外媒的一番“对比”。德国电视一台15日称,根据研究机构Prognos最近的分析,中国工业出口目前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6%。相比之下,德国仅为8%。在机械工程、电子和光学等领域,中国已超越德国。中国企业成功耕耘于全球市场。
《纽约时报》15日称,如今,中国正强势进军美国长期居于垄断地位的创新领域:航空、人工智能、微处理器、机器人、生物技术与制药、量子计算……中国的技术愿景已在非洲、拉美、东南亚等地区重塑市场格局。随着美国退守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,中国的影响力预计将进一步增长。中国构建起一套高效灵活的创新生态系统。一份报告显示,2019年至2023年,中国在64项关键技术中领先美国57项,美国领先的只有7项。
中国和美国国旗 资料图 2024澳门特马今晚开奖
【环球时报驻德国、新加坡特约记者 青木 辛斌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尹野平】
责任编辑:胡淑丽_MN7479